
盛女,為愛作戰
一部10集紀錄片近日在滬上悄然走紅。這部自11月中旬起登陸上海新聞綜合頻道的《盛女,為愛作戰》,收視一路飄紅,在愛奇藝視頻網站上的點擊量也持續走高。
聚焦“剩女”婚戀問題的《盛女,為愛作戰》,之所以能在扎堆的相親節目中“突圍”而出,與其標榜的“真實”紀錄不無關系。
讓鏡頭真實地走進內心
《盛女,為愛作戰》的模式來自于2012年轟動香港的TVB熱播節目《盛女愛作戰》。節目引入后進行了“滬版改造”,內容上更接地氣,并在近千名報名參與的上海女性中選擇了6位不同的典型代表。節目播出方、SMG電視新聞中心主任宋炯明認為,“與TVB的合作,正是基于彼此價值觀上的契合,以及節目對城市中現實問題的敏銳捕捉”。
“出品這檔節目的初衷,就是一切都來真的。”全資投入這部紀錄片的TVB總裁金仲波表示,縱觀當下相親節目,已從最初的速配演變成表演以及茶余飯后的娛樂話題。“我們決定反其道行之,以真誠的態度制作一檔關于盛女的節目:沒有大牌明星和花哨噱頭,讓鏡頭真實地走進她們的內心,真實地表達她們的情感,真實地為她們傳遞正能量。”
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曾經在多個相親節目擔任情感導師吳迪的共鳴。他直言:“當下不少相親節目更像作秀,一些女嘉賓甚至是有男朋友或已經結婚的,她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都是被導演安排的,演的成分比較大,所以造假很多。”
臺前“牽手”臺后“秒分”
近幾年來,相親類節目頗受觀眾的青睞,不少節目已經成為了一些電視臺的王牌節目和收視保證。但關于節目真實性的爭議,始終不曾停息。
相親類節目在熒屏最為火爆的2010年,業界不少名嘴就對此類節目的“假”進行炮轟。主持人曹可凡說:“我們所看到的不是相親節目,而是一部情景電視連續劇。據說某一檔相親類節目,男女嘉賓都是一些不知名的藝人或者模特,然后由制作者為每個人設計臺詞。”
曹可凡的這番話,如今依然在很多相親節目里上演。一位參加過大陸某地方臺相親節目的臺灣男青年告訴記者:“興沖沖地去上節目,結果上臺前被編導告知,要說哪些話,甚至具體到要選哪個女嘉賓。后來,按照節目組要求,和女嘉賓在節目里牽了手,剛走到后臺就分手了。”
同樣,一位參加過相親節目的男嘉賓亦透露:“很多女嘉賓都是電視臺請來表演的,全都經過包裝。與其說是相親,不如說是在作秀。”
急功近利催生“虛情假意”
“真情實意”本應是相親類節目的最大看點,緣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充斥著“虛情假意”?
浙江大學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沈愛國教授認為,當下相親節目已不僅僅是“電視紅娘”的角色,同時它也是娛樂節目,在綜藝節目競爭激烈以及收視率的壓力下,難免造假。
鳳凰衛視評論員馬家輝則認為,節目中有臨時演員和模特,可能是所謂的“假”,但這些年輕男女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和兩性觀不會是假的,這類節目用一個術語表示就是“虛擬真實”。
對觀眾而言,不論是收視壓力的“無奈”,還是虛擬真實的“合理”,此類節目的“誠意”已大打折扣。《盛女,為愛作戰》節目總制片人蔣為民表示:“婚戀問題作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,不應該完全被娛樂化,這也是我們誠意制作這個節目的初衷。”